首先,不同的年龄段人群中,导致低视力的原因有很大不同。根据国外的资料,在29岁以下人群中,先天性眼病占了病因的绝大多数,按顺序排列分别是先天性眼部结构缺损及眼球震颤、先天性白内障、黄斑部营养障碍、先天性视神经萎缩、白化病、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晶体后纤维增生等;在30~59岁人群中,按顺序排列分别是视神经萎缩、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部营养障碍、近视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等;在大于60岁的人群中,则是老年性黄斑损害占了绝大多数,达50%以上,其次是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近视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等。
如果不分年龄,根据中国的调查结果,占低视力病因第一位的是高度近视,第二位的是视神经萎缩,第三位的是先天性小角膜及小眼球,第四位的是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第五位的是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其次是黄斑变性、青光眼、先天性眼球震颤、老年性白内障及先天性白内障等。
低视力的病因? 常见低视力的病因
儿童:屈光不正和弱视、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病、视神经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
老年:白内障、高度近视、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萎缩、还有青光眼、角膜病等
老年发病的特点
心理上许多老年人视力逐渐降低,本人及其家属常认为是年老必然产生的现象,加上老年人无论在各种活动及社交上,均比一般人,特别是年轻人为少,缺乏康复要求的强烈愿望,对治疗及康复的要求不高甚至拒绝治疗与康复;生理上,不少患者除了是功能减退外,常伴有听力减弱,神经、呼吸及消化系统功能减退,还有全身性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关节炎、心血管及呼吸道等严重疾患,老年人有时不太灵活,再接受检查及训练时易出现疲劳。
儿童发病的特点
1虽然低视力儿童所得的眼病可能与成人一样,但结果可能完全不同,因为许多低视力或盲童可能仅有短暂的或根本无视觉经验,缺乏进一步建立视觉记忆的基础。
2、年幼儿童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有视觉缺陷,他们的活动范围受到明显的限制,这对患儿以后的发育讲产生深远的影响。另外,这些儿童由眼部及头部的先天异常造成外貌受损,如再有智力或肢体残疾,上述情况更加严重,因而会成为其他儿童嘲笑的对象。这样会使他们离群索居,精神苦闷,这对儿童心理及全面成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3、有些儿童出生及为盲,经手术治疗后 ,他们常常不像预期那样即刻就有视力的恢复,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
4、儿童调节力较强,一般可保持8~10D甚或14D的调节力。
5、儿童与成人不同,他们往往能很自然的利用其残余视力。儿童对注视器的反应敏感,但如其对他们帮助不大,他们便会立即拒绝使用。
疾病的保健
⒈功能性视力:为了有目的的行为而去使用的视力,或指再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包括阅读、移动、自助工作、游戏、职业工作或教育活动中为了有目的的行为而使用视力的方式;
⒉阅读帽:一种近用望远镜由一个非调焦望远镜,在其物镜上所加的一个正透镜叫阅读帽。
⒊助视器:可以改善低视力患者活动能力的任何一种装置或设备;
⒋光学助视器:一种借光学性能的作用,以提高低视力患者视觉活动水平的设备或装置,可以是凸透镜、三棱镜或平面镜;
⒌非光学注视器:不通过光学系统的放大作用,而是通过改善周围环境的状况来增强视功能的各种设备或装置,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与各种光学助视器联合应用;
⒍投影放大作用:即把目标放大投射到屏幕上,如电影、幻灯片以及闭路电视等,都称为投影放大,也是一种线性放大作用,投影放大作用=投影像大小(cm)/目标大小(cm);
⒎角放大作用:指物体通过光学系统后视网膜成像大小,与不通过光学系统视网膜成像大小之比;
⒏相对距离放大:也叫移近放大作用,即将目标例如书本向眼前移近而产生放大作用;
⒐相对体积放大:在相对提及放大作用中,是目标实际的体积或大小增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