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是一种诞生于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物理治近视方法。它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能够仅仅通过夜戴晨取,而帮助配戴者获得理想裸眼视力,乃至延缓近视程度发展。近年来,随着研究数据、研究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的角膜塑形镜研究硕果累累。
我国香港理工大学对角膜塑形镜的研究被称为LORIC。在研究过程中,两组近视患者分别配戴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患者的眼轴年增长平均值比配戴框架眼镜的患者低60%。
西班牙进行的MCOS研究为时一年。在这一年中参加实验的欧洲白人儿童志愿者被分为两组,一组配戴角膜塑形镜,另一组诶带单光框架眼镜。一年后,配戴角膜塑形镜的儿童,近视度数没有明显增长。相反,配戴单光框架眼镜的儿童则近视度数增加了46度。
我国大陆地区的广州中山大学及北京大学医学部也有类似实验。不过,这些实验的所用时间较国外更长,实验结果也更加接近东方人的实际情况。
其中,广州中山大学的实验要求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三年,然后停止使用一个月。结果,其近视度数的平均值增加了49度。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实验同样分为两组进行。一组配戴角膜塑形镜,一组配戴框架眼镜。结果,三年后的实验结果显示,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患者三年来近视增长度数为每年8度,而另一组的近视增长度数为每年67度。